为何不推荐偏才?校长称不好把握
20日,由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5名武汉高中生全部产生,他们都在全校成绩最优秀学生之列。这些看来没有争议的学生,却引起有关专家的担心:这个结果实际上偏离了推荐政策的本意。
对此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,自主招生应区别于高考,由校长来推荐的目的,应在于为偏才怪才提供机会。
在他看来,这些学生通过高考,完全可以考上国内顶尖大学,由他们拿到推荐的通行证,“浪费指标,只是锦上添花”,不能产生推荐政策的应有效果。
校长向北大推荐学生,为什么不考虑那些成绩并非最好但有特长、有个性、有潜质的学生?武汉一位具有推荐资质的校长认为,虽然推荐学生强调素质教育,但那是“软指标”,不好把握。
武汉教育界有人士认为,“中国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,就一两个指标,别人都盯着,不敢马虎,只有推荐这些成绩最好的学生,才能让人服气。” 据《长江日报》
┃同步新闻┃
教育部原发言人称校长推荐上北大将加大矛盾
对眼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上北大,20日,曾大胆抛出“教育买衣论”、“媒体无知论”、“中国教育成功论”、“名校生养猪论”等论调的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一针见血地指出:这所全国瞩目的学校似乎太相信自己了,他甚至大胆地预言今后这项制度一定会引发越来越大的矛盾。据《羊城晚报》